往常我们设计部门的氛围是相当和谐的,毕竟我们都是拥有共情思维的设计师嘛~
这次的workshop 中发生了一件非常有代表性的小事件
▽
事情是这样的
工作坊的主题是针对美容/美发的顾客体验做需求挖掘
在收集到的用户问题列表中有那么一条
“和发型师沟通往往存在问题!”
“对对对,这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
“发型师完全不懂我要的感觉”
“我也是,给他看了彭于晏的图片还是剪的不对!”
于是这顺理成章的列入了用户痛点,
针对这个痛点补充调研问卷也一并写好。
“基本就是一个定量调研嘛,不用问了吧?”
本着对流程严谨的态度,还是拟定了调研结果的预判路径,
正式调研开始,观察点:和发型师沟通困难
观察员X:理发前心中有没有一个理想的发型?
受试者Y:有!
X:ok,你觉得为什么发型师理解不了你的理想发型?
Y:能理解啊
X:好的,那么….............等等..你刚说什么
Y:我说他能理解啊
X:…那....那那...理解了…Why效果你不满意呢?
Y:满意啊
台下
咔嚓,小X手中的铅笔不自然的折成两段,一半落在地上露出两个耀眼的字母 -2B,
“不按套路出牌啊…”
X同志第一次好想殴打受试者…
X:“…这…这这.....不是你提的痛点是和发型师沟通有问题么?
Y:对啊,他老推荐我各种烫染漂…我烦..这不算沟通问题么?
"................这次访谈结束,再见!"
▽
以下为总结时间
“很多定性调研都会用访谈的形式收集反馈提交给交互设计师分析用户需求,但对字面意思的认知偏差很难完全避免,所以在设定问题保证开放性的同时,也要尽量多的接受信息,在特定场景的设定下,让受试者把故事全盘托出并观察其情绪变化。”
▽
“在寻找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常以常识思维作为判断标准。这常使我们走入思维困境。应为常识来自于经验,经验会屏蔽部分信息。在做调研时需要我们保持的是一种空杯心态,抛掉经验的束缚,做一个中立的信息接收者。”